環保風來襲,外國公司怎么做的?
在環保風愈演愈烈的今天,市場上的印刷包裝越趨于綠色化,一起來瞧瞧國外的綠色包裝怎么做吧!
對于大多數發達國家而言,問題不是產品和包裝是否應該更可持續,而是怎樣實現可持續。在包裝綠色化方面,運用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對商品包裝進行規定,是許多發達國家的通常做法。
德國
80%的包裝強制回收
在德國,從20世紀90年代便開始關注綠色包裝,科學的包裝設計不斷涌現,為網購企業節省了材料費和運輸費,減少了耗材的使用。德國出臺《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該辦法制定了包裝廢棄物從收集到最終處置的量化標準,比如規定80%的包裝廢棄物和100%的運輸包裝必須回收利用,使包裝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有具體標準可依。后來德國還出臺《包裝回收再生利用法》,要求除了包裝生產商外,從事運輸、代理、批發商、零售的企業也必須負責回收包裝物。
1992年,德國開始實行一種更系統的包裝廢料回收方法,即著名的“綠點”回收系統方法。該系統要求,在商品包裝上印制統一的“綠點”標志。所有印有“綠點”標志的商品,居民使用完后,就將它們放到特制的黃塑料袋中,經營“綠點”系統的公司有專人定時來各家各戶收取。貼在商品上的“綠點”,表示此商品生產商已為該商品的回收付了費,由使用“綠點”標志的生產商付的費用,建立起一套回收、分類和再利用系統,經營這一系統的公司是非贏利性質的。
美國
回收包裝企業可減稅
美國的快遞包裝比較大,包裝并不會裹膠帶,只是會填充很多防震防抖的材料。像在亞馬遜或者是沃爾瑪網站上買東西,快遞過來有的時候會發現盒子特別大。有的人會將這些包裝重新再利用。而在亞馬遜網站上消費者可以選擇是否需要等待所有物品都到齊一次使用一個大箱子發。為解決快遞單撕下后黏附在紙箱上影響重復使用,美國電商亞馬遜公司采用易揭式包裹單,方便二次利用。
其實美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關注綠色包裝。為了提高企業回收包裝的積極性,美國各州政府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同時,美國還在《資源保護與回收利用法》中規定,“減少包裝材料的消耗量,并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
除了包裝設計,在包裝材料技術上一些美國企業也進行了積極探索,酒類包裝物是用秸稈制成的,強度高,便于物流運輸,而且環保。
日本
多用紙盒 分類回收
在亞洲地區,日本于包裝綠色化方面的表現比較突出,其不僅制定并實施《包裝再生利用法》,還致力于回收體系的建設,鼓勵在境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費者將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后,日本的收運系統將分類完的包裝廢棄物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制造處理。
據悉,日本很多人基本都不網購,還是在實體店購物多一點,因為價格并沒有什么差別。日本的快遞很少外面再使用包裝袋。用于打包的膠帶則是像紙一樣,基本上紙盒包裝比較多。由于日本扔垃圾每天都分類,包裝盒會分到可燃垃圾里,紙盒放在可回收垃圾里。這樣就有利于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
法國
企業回收包裝廢棄物
自制包裝法國其實很常見,包裝用的原料更是五花八門,鞋盒、布頭、紙袋,甚至家里裝修剩下的壁紙、扎蔬菜的草繩、買鮮花包的塑料紙、舊衣服上的蕾絲等,都能成為大家最好的禮物包裝材料,包裝出來的禮物簡單、美觀,充滿創意。
法國的包裝法規定,包裝制造商、飲料制造商、進口商應負責回收日常包裝廢棄物,否則,他們必須為分揀回收工作繳納特別稅。
韓國
過度包裝罰300萬韓元
韓國的快遞包裝一般是盒子或者是類似于中國的黑色袋子。韓國的《關于產品各種類包裝方法的標準》對包裝空間和包裝層次(幾層包裝)都作了明確規定,韓國還將過度包裝物品視為一種違法行為,廠商如不依照政府規定減少產品的包裝比率和層數,最高會被罰款300萬韓元。
由于韓國本身對垃圾分類要求比較嚴格,所以快遞的箱子和黑袋子都是可以回收的材料,比較環保。這些包裝材料可以直接扔在可回收垃圾站的塑料類和紙類中。
美加
征收包裝費限制過度包裝
一直以來,美國和加拿大都是通過征收包裝費來限制豪華包裝。根據兩國的立法,只要有以下情況者均屬欺騙性包裝:包裝內有過多的空地;包裝與內容物的體積、高度差異太大;無故夸大包裝等。這些立法規定,從根本上大大限制了商品制造者提供不必要的豪華包裝。
以加拿大為例,大件電器類商品,如冰箱和彩電,通常是套上塑料袋后放置在放有泡沫的紙箱中運送。據了解,三層包裝的目的分別是防水、抗震和易擺放。電器類商品其實不需要其他繁瑣的包裝,最重要的是在運送過程中的人為操作是否得當。
美國對于“過度包裝”的規定十分細致,不僅聯邦法律禁止欺騙性和誤導性包裝,各個州還制定了各自包裝方面的法律。比如,新澤西州規定,商品的凈重、體積和食品數量等包裝內容有變更時,廠家必須在包裝顯著位置向消費者做出說明。
新西蘭
商品包裝20年來減重40%